• 离岸6米原地翻船淹死844人却无一人受到惩罚美国伊斯特兰灾难

    八戒影院电视资讯人气:471时间:2022-08-17 13:20:52

    1915年7月24日,一艘满载2500人的大型客船还没起航,在离岸仅有6米、水深6米的地方倾覆。

    造成了844人的死亡,其中840人为乘客。

    遇难乘客的人数已经超过了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是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海上悲剧。

    可它非但没有被铭记,反而被刻意遗忘。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图1

    今天,龙探长和大家聊聊伊斯特兰灾难。

    7月24日早上7:30,素有“罪恶之城”之名的美国芝加哥密歇根湖边,一艘约80米长的巨大客船上,传来阵阵撞击和尖叫声,吸引了岸边围观市民的注意。

    当大家顺着声音看去时,发现这艘巨轮彻底倾覆了!

    湖水中漂浮着餐盒、奶瓶、折凳等物品。

    船里传出敲打金属的求救声和嘶哑的哭喊声,岸上是围观者急切地议论声,水中是幸存者断断续续的呛水声,场面极其惨烈。

    很快,岸上的消防员、警察、海岸警卫队等都参与到这场救援中。

    他们不得不开启舷窗,凿开船体,从船体内部救出一些幸存者,并收集尸体。

    岸边围观的市民也没有闲着,会游泳的都跳下河中救人,不会游泳的就找身边可用的漂浮物扔进水中,救援工作一直持续了好几天。

    图2

    最终统计出,船上已登记的乘客数量达到2572人,844人在灾难中身亡,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有474名妇女,290名儿童,他们70%都是未满25岁的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23岁。

    由于侧翻倾覆的船只名叫伊斯特兰号,因此这场灾难被称为“伊斯特兰灾难”。

    灾难发生时,船上的基本上是西电公司的职工和家属。

    而一切的起因,则是美国西电公司的一场巨大的团建活动。

    很多对音响方面有研究的朋友都知道,美国西电公司是20世纪世界知名的设备生产企业,特别是在音响设备领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既然是知名企业,福利待遇无疑是最好的。

    除了提供学校、俱乐部、乐队、餐厅等设施,每年还会定期为员工举办团建活动。

    图3

    像往年一样,1915年夏天,美国西电公司再次举办团建。

    其实从1911年开始,西电公司的规章制度中,就增加了一条,每位员工必须要参加每年一度的大型野餐活动,并且是采用售票的方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野餐活动已经成为了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1915年,公司将野餐地点定在密歇根湖和附近公园。

    这次除了公司的员工外,公司还允许家属参加。

    因此这一年的团建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总计超过了6000人。

    这么多人参加宴会,自然要选择一种高效的交通方式。

    他们打出了年度野餐的宣传海报,暗示是“打飞的”也要去。

    最终,西电公司的组织者一致认为,轮渡是最好的方式,因此一口气包下了5艘船。

    图4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斯特兰号也加入到了运送员工的船只中。

    一切准备就绪后,西电公司将1915年度的野餐活动出发时间,定在7月24日早晨7:30。

    当天很多西电公司的员工们,4:30都开始起床准备了,只是为了能够早点去抢到一个好位置。

    由此可见,他们对这个活动的重视。

    对年轻的员工来说,公司的年度野餐可不仅仅是个团建活动,更是一个脱单的好机会。

    大家都打扮得朝气蓬勃,散发着青春洋溢的气息。

    对有野心的员工来说,这就是一场社交盛会。而对拖家带口的员工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家庭聚会。

    早上6:30,已经有船员和家属们开始陆陆续续地登船。

    图5

    由于去年西电公司租用的也是伊斯特兰号,但它不是很给力,龟速前进,最终所有船都要等着它。

    以至于今年西电公司管理者为了不让伊斯特兰号拖其他船的后腿,决定让它成为第一艘出发的船。

    对所有西电公司的员工来说,这是让人无比期待,奢侈的一天。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场可怕的灾难正在悄悄逼近。

    由于伊斯特兰号属于又窄又高类型的船只,再加上登船员工及家属速度之快,每分钟大概有50人上船。

    这导致轮船失去平衡,向右侧倾。

    当时,刚上任3个月的轮机长埃里克森,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试图修正船只向右倾的现象,随即命令船员向2号和3号压载舱注水。

    不得不说,这个补救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很快,伊斯特兰号就恢复了平衡。

    图6

    7:10到7:15,东区客满,这艘船已达到2572名乘客的载客量。

    他们中的许多人涌向上层甲板,聚集在船的右边,向河边的朋友和家人挥手告别。

    然后,这艘已经头重脚轻的船,由于压载结构不佳,整艘船又开始向右倾斜。

    7:23左右,水从敞开的通道涌入机舱。

    有的船员意识到即将发生的事情,爬上梯子逃到了上层主甲板。

    此时伊斯特兰号已经被纠正了好几次,但这次倾斜的角度更大了,从最开始的7°到30°,不断增加。

    然而,此刻登船的年轻人开始嗨起来了,他们还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中。

    有些兴致高涨的乘客还涌入了舞厅,伴着乐队的演奏开始跳舞。

    期间他们也感受到了船身的倾斜和摆动,可愉悦冲淡了警觉。

    图7

    他们不但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反而认为非常有趣,甚至有人故意往右侧移动,制造更加刺激的倾斜。

    船长感到大事不妙,于是命令船上人员赶紧回到左边。

    但当时户外正在下雨,大多数的妇女和孩子都躲在船舱内,大家听到船长的命令后,根本不愿配合。

    可随着船只倾斜程度的加大,船舱中的酒瓶、杯子发出碰撞,家具也开始滑动。

    到7:28分时,轮船的倾斜程度已经达到了45°。船舱内的物品开始滚落。

    去下层甲板听乐队演奏的乘客,被沉重的家具压得粉碎,滑到一边。

    长廊甲板上的钢琴滚到了港口的墙上,压死了两个女人。

    一台冰箱将一位女士压在底下无法动弹。

    船内的气氛从嗨玩变成了恐惧,而此时,一些人已经意识到灾难的来临,他们爬到右舷跳入水中逃生,导致伊斯特兰号进一步不平衡。

    图8

    时间来到7点30分,这艘巨大的客船向左彻底倾覆了,位置就在水深6米,距离岸边6米的地方。

    这也就出现了开头全城大救灾的场面。

    当时,船离岸边较近,而且正值白天,参与救援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人。

    然而,人都被压在船舱内,而船舱又充满了水。

    仅半个小时后,就再也没有救出任何活人。

    当时《芝加哥先驱报》的哈兰·巴布科克,是这样描述这场灾难的:

    “当船侧翻时,上层甲板上的那些人被扔掉,就像许多蚂蚁被从桌子上刷下来一样,小婴儿像软木塞一样飘来飘去。”

    捞上来的尸体,被运到了军械所,排成了85排,供亲属认领。

    还有一些无人认领的遇难者,因为他们整个家庭全都在这次灾难中去世了。

    图9

    大量的死者,让芝加哥的殡仪馆和墓地超负荷运转,运输公司更是提供了39辆卡车作为灵车运送尸体。

    墓地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挖墓穴。

    根据亲历者回忆,灾难发生后,每天都会举行上百场的葬礼,并且这种状态整整持续了一周的时间。

    那这次的灾难,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呢?这还要从伊斯特兰号的制造说起。

    伊斯特兰号始建于1902年,可搭载500人进行湖泊游览,并在返回芝加哥的途中运送农产品。

    这是密歇根轮船公司最初想要设计和制造伊斯特兰号的初衷,集货运和客运于一身,负责负责芝加哥和南黑文两个城市之间的通行。

    除此之外,密歇根轮船公司还提出两个要求,一是速度要比竞争对手快,二是成本要低。

    图10

    这和既要马儿跑,又不想马儿吃草没什么区别。

    但这艘船还是“应运而生”了。

    密歇根轮船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就将这艘轮船的制造,交给了从来没有生产过客船的詹克斯造船厂。

    詹克斯造船厂一直制造的都是货船,但货船利润太低,挣不到钱,因此也想尝试生产客船。

    为了开个好头,便以基本接近成本的价格,接受了密歇根公司客货两用船的订单,并且准备全力进攻客运船市场。

    两个公司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很快,伊斯特兰号就投入制造了。

    想要满足密歇根轮船公司想让船跑得快的要求,无非两种办法:

    一是加大马力,但这需要更多的油耗,运营成本会高很多;

    二是船要设计得又窄又高,窄可以减少阻力,高可以增加容积。

    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重心很高,安全性差。

    图11

    但为了同时满足成本低的要求,最终,密西根轮船公司选择了后者。

    伊斯特兰号制造出来后,没有龙骨,头重脚轻,依靠货舱中设计不良的压载舱来保持直立。

    后来反复修改提高了船的速度和载客量,但也降低了稳定性。

    而它的致命缺点是被设计成了客船,它的镇流器系统不够灵活,无法平衡头重脚轻的负载,这也就不难解释船为什么会倾覆了。

    它从出厂开始,就不断出现问题,也算是“臭名昭著”了。

    一开始,只是因为吃水过深容易损坏螺旋桨之类的。

    到1904年,一次载有2370名乘客的航行中,它发生了第一次严重侧倾,甚至已经有水涌入甲板。

    但最后经过半个小时的调整最终有惊无险。

    从此,伊斯特兰号就背上了稳定性差的名声。

    图12

    类似的事件在1912年还发生了一次,倾斜角度达到了30°。

    因此它的生意也越来越差,有时候收入都不足以支付维修的费用。

    于是,伊斯特兰号被多次转卖,最终被圣约瑟夫芝加哥轮船公司购买了。

    而这家轮船公司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伊斯兰特号过去稳定性差的问题,还以为捡到了大便宜。

    并且还顺利完成了1914年西电公司的野餐任务,除了慢点没别的问题。

    到了第二年,为了应对规模更大的野餐活动,芝加哥轮船公司对伊斯特兰号进行了改造,将木头甲板换成了混凝土。

    另外因为泰坦尼克号灾难,美国颁布了新联邦规则,要求每艘船必须改装一整套救生艇。

    对于伊斯特兰号来说,这意味着要增加5艘救生艇、37艘救生筏,以及776人的救生筏和 2570人使用的救生衣。

    其实,多增加的这10余吨重量并不是大问题。

    图13

    但由于伊斯特兰号三层甲板的设计,这些重量又进一步提高了船的重心,给灾难埋下了隐患。

    既然灾难已经发生,追责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愤怒的芝加哥市民,在灾难发生后就将造船厂的总裁、船长以及轮船长告上了法庭,起诉他们过失杀人。

    面对市民的指控,造船厂的总裁并不认可。

    因为,当时公司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制造的客货两用船,按照设计的最高载客量是500人。

    而圣约瑟夫芝加哥轮船公司却运输了2500人,这硬生生超出了载客量的5倍!

    因此,这场事故的发生和船厂没有任何关系。

    另外,船长也对指控表示不认可,船长解释,在事故发生前,他也曾提醒过安全问题。

    图14 船长(左)和轮机长(右)

    并且在灾难发生过程中,也不存在任何违反规程的操作,因此,自己并不应该承担责任。

    不过,轮机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事故发生时,他只上任了3个月,并且被指“走后门”通过了职称考试,监考官是他女友的父亲,一年后变成了岳父。

    而这场官司,一直持续争论了20年,最终判处轮机长有过失罪,其他人均无罪。

    不过轮机长本人已经在宣判前几年,因心脏病去世了。

    也就是说,这场灾难到最后,并没有人受到惩罚,并且大多数家庭的索赔很少或根本没有回报。

    然而伊斯特兰号似乎并未结束它的服役生涯。

    据有关记载,伊斯特兰灾难发生后三个月,也就是1915年8月14日,它的残骸被打捞上岸。

    随后又卖给了伊利诺伊州,被作为海军储备,迎来了它的第二春。

    图15

    经过修复和一些修改后,它变成了一艘炮艇。

    并重新将其命名为威尔梅特号航空母舰,主要用作五大湖的训练舰。

    就这样,它又在大湖区服役了32年,在1947年才被当做废品出售。

    铭记,就是最好的教育!

    或许大家和我有一样的疑问,为什么伊斯特兰号的灾难不常被人提起?

    这样一场足以写入世界海难史的重大事故,却在几十年后变得鲜有人知,整个城市仿佛患上了选择遗忘症。

    其实,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这艘船上都是普通员工,没有像泰坦尼克号上那些富豪和贵族。

    图16

    这才是真正的可悲!

    注:泰坦尼克号共1,514人死亡,其中693人是船员,821位是乘客。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