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披头士专辑列表「以貌取乐浅谈披头士的专辑封面」

    八戒影院电视资讯人气:148时间:2022-09-11 09:17:35

    在数字流媒体横行的时代,人们对于实体音乐的购买需求少了,在线收听或是下载到终端成为了主流的听音乐方式。当然这里的实体音乐,我指的是像黑胶唱片或是CD这样存储介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种。

    想想看其实也正常,毕竟现在的音乐,炒作的因素越来越多,加之数字流媒体提供的便利,足不出户你就可以免费听到无数的音乐。然而要是放在以前,你去逛音像市场,又不是张张碟片都给试听,这个时候专辑封面的作用就大派用场了。

    一张前卫有趣的专辑封面可以立即吸引你的眼球,有时甚至能够做到过目不忘。

    文:一尘

    编:狗子

    我就先挖个坑,然后看情况慢慢把它填起来好了。在这个原创系列里面,咱们不聊音乐,改聊专辑封面。我会慢慢介绍一些有着极具观赏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的专辑封面设计,估计是一期一个乐队。

    第一期的话我们就先聊披头士好了,毕竟门槛比较低,老少皆宜。

    专辑封面的设计,往下说有着巨大的商业宣传作用。一般的专辑封面,无非是一张专辑艺术家的摆拍,来个比较写意的造型,然后打上专辑名和艺术家的名字,还有唱片公司的名字,这样一来好让大家对上号知道谁是谁。

    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披头士的处女专辑《Please Please Me》,四个小哥聚首在一起,就是向在大家说:呐里面的歌都是我们弄的,下次可别不认得我们和我们乐队的名字。

    《Please Please Me》封面

    Angus McBean是这张彩色照片的拍摄者,他把这群小哥叫道了位于伦敦曼切斯特广场的百代总部里面,想到了这样的一个点子:要不你们从楼上看下来,然后我给你们拍个照片拿去做专辑封面?我不懂什么摄影的专业和技巧,可是这张照片,就是让人印象深刻。

    精选专辑《1962-1966》,又名《红色专辑(The Red Album)》,使用了当时在拍摄《Please Please Me》插图时的另一张照片作为专辑封面

    同样的素材在后来的精选专辑《1962-1966》也用到了,而在另一部精选专辑《1967-1970》,同样的摆拍,却已经是物是人非。

    精选专辑《1967-1970》,又名《蓝色专辑(The Blue Album)》,使用了类似《Please Please Me》的构图,不过却是当时重新拍摄的照片。明显可以看出岁月给人带来的变化

    相似的例子当然还有他们的另一部著名专辑《Abbey Road》。

    这张专辑的封面设计是由当时苹果唱片公司的艺术导演John Yosh操办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披头士在英国的原版专辑当中,唯一的一张在专辑外包装只字未提乐队名称和专辑名称的封面设计。

    很显然,对如日中天的他们来说,什么多余的宣传和介绍都显得多余。

    《Abbey Road》的封面插图,经典的过马路照

    这张照片的背后故事也是相当有趣。

    其实图片的原始构思,也就是一帮人走斑马线过马路的主意,最早是由麦卡特尼提出来的。

    1969年8月8号(看来不只是中国人喜欢8这个数字),百代Abbey Road录影棚外的马路,摄像师Iain Macmillan站在立在马路中央的人字梯上,他只有十分钟的时间来给披头士拍摄照片。因为在他的身后,警察在最大耐心地管制着交通,保证拍摄工作的正常进行。

    当时一共拍摄了六张照片,在经过麦卡特尼用放大镜的筛选之后,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Abbey Road》的专辑封面了。

    照片也有着非常多的彩蛋,这里就列举几个我知道的。

    第一个是麦卡特尼右手中的香烟,这在之后很多美国官方发布的专辑海报中是被PS没了的,哦对了还有他的左脚是没有穿鞋的,我不知道为啥。

    第二个是位于图片右侧人行道树荫下方的那个人,他的名字叫做Paul Cole,是一个美国商人,他在2004年的时候对苹果唱片发起了索赔诉讼,原因是他认为他的个人肖像权遭到了侵犯。

    第三个是位于左侧的白色大众甲壳虫汽车,这辆车的车牌(LMW 281F),在这张专辑发售之后就一直被偷,弄到后来1986年这辆车以2530英镑的价格被拍卖出去了,然后到了2001年,这辆车又出现在了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博物馆(Autostadt)里面,可谓一波三折。

    专辑封面的设计,往上说还有着很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宣传作用。

    说到披头士的专辑封面,就不得不谈《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简称《佩珀军士》。关于这张专辑封面的解析,网上有很多,我就不重复太多了,以免涉嫌抄袭。

    《佩珀军士》的波普艺术封面照

    这幅波普艺术风格的插图是由Peter Blake和Jann Haworth设计。

    据Peter Blake回忆,他当时向披头士提出了这样的一个主意:

    想象着你们刚刚在一个公园里面完成了演出,然后人群蜂拥而上地想和你们纪念留影;我们可以试着用纸板的方式塑造那些人们,这样你们就可以自己定制想和你们留影的听众,任何人都可以。

    从鲍勃迪伦到到马龙白兰度,从奥斯卡王尔德到玛丽莲梦露,57张人物照片,9尊蜡像,就都成了披头士的狂热听众。疯狂的列侬当时还想把希特勒也叫上,不过还是被阻止了(虽说是任何人,但这个还是算了)。

    引用一句中文维基百科的话,这幅画可以看作是“那十年的文化风貌指南, 显示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间隔阂的打破,使社会民主程度进一步加深”。

    这张插图的设计复杂程度之高,成本之贵,直接给Peter Blake和Jann Haworth带来了1968年度的格莱美最佳唱片封面与平面艺术奖。

    同时,这张专辑还开了摇滚专辑在封底上把歌词全数印出的先例,同时还会附赠一些cosplay的礼品道具(比如胡子,军士条纹等等)来帮助乐迷打扮成披头士的样子,可以说是充满诚意了。

    如果你对波普艺术的《佩珀军士》专辑插图感到视觉疲乏的话,那就不妨去欣赏一下以极简主义至上的《The Beatles》的专辑封面。

    象征着极简主义并与《佩珀军士》封面形成鲜明对比的《白色专辑》封面

    是不是很白?所以很自然的这张专辑也叫《白色专辑(The White Album)》。

    这张专辑其实被认为是披头士之间关系逐渐走向破裂的开始,而为了平衡每个人的喜好和风格,整张专辑共录制了30首歌,而且每位披头士的都有创作作品(是的)。

    纵观这么多张专辑,你会发现麦卡特尼似乎对乐队专辑的封面设计一直都很有主见。这次他找到了为了Richard Hamilton,也就是后来《白色专辑》的封面设计者,麦卡特尼希望《白色专辑》的插图能够与之前的《佩珀军士》形成鲜明对比。

    结果是《白色专辑》采用了全白的封面设计,而且是唯一的一张连披头士他们自己都没有出现在封面包装的录音室专辑。

    披头士有趣的专辑封面还有好一些,留给我的字数不多了,我无法详细一一列举,还望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慢慢研究。

    听歌的时候,把玩手里面的CD包装,翻阅里面的小画册,这样的乐趣,还剩下多少?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