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为何处死徐达「朱元璋登基后大杀功臣那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最后是怎么死的」

    八戒影院电视资讯人气:260时间:2022-09-04 03:57:37

    古代身份高贵的人死去,都会造墓立碑,请一个文采出众的人撰写碑文,回顾死者的生平事迹和功业,希望借此长久流传。

    这一类墓碑称为神道碑,一般人没有资格树立,而且撰写者通常是当时的著名人物,所以亡者家属会送上丰厚的润笔,唐宋著名的文学家都写过这一类的文字。

    明朝建国之初,每当重要的大臣离世,朱元璋都会指派翰林院的儒臣写一篇碑文,刻写到碑上。后来朱元璋改变了这种做法,轻易不再管这事,只有身份极为特殊的人才会例外开恩。

    而最特殊的一种,是皇帝亲自为亡者撰写碑文。当然,碑文还是由御用的文人来撰写,由皇帝抄写,再把皇帝的文字刻写到墓碑上,成为御制的神道碑。

    朱元璋时代,享有这种御制神道碑的,只有一位大臣,那就是中山王徐达。

    徐达是明朝开国的第一功臣,是神一般的存在,具体事迹我们这里就不说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功臣,徐达的功勋第一,拜为太傅、丞相、征虏大将军,进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

    洪武五年之后,徐达一直率军镇守在北平,直到洪武十七年撤回,第二年死去。在御制神道碑中,以朱元璋的口吻回顾了徐达的一生。关于徐达的死,碑文中是这样说的:

    洪武十七年,天象显示不利于大将。朱元璋深感不安,让大将军徐达离开镇守之地,回家休养。同年的腊月二十一日,徐达染病,到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去世,终年五十四岁。同年四月,徐达葬到了南京的钟山之北。

    朱元璋称赞徐达“忠志无疵,明乎日月”,他担心岁月会磨灭徐达的功绩,所以“朕特亲笔”记述徐达的一生,“勒诸坚石,树当神道。”

    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时代,也是仅有一个人享受过这种殊荣,就是僧人姚广孝。

    姚广孝原本姓姚,十几岁出家,法号道衍。朱棣能够有勇气站出来,以藩王之力挑战一国之君建文帝,苦战四年之后,成功夺取皇位。这个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人物当然是他自己,而激发他的潜能、使他坚定起兵的重要人物,就是这位神奇的僧人姚广孝。

    在朱棣起兵之后,姚广孝辅助世子朱高炽,坐镇北平,牢牢坚守住朱棣的大本营,并在许多关键的节点上,给朱棣出谋划策,献上进退的方略。他的作用独特而且重要,所以朱棣登基之后,一直不肯直呼其名,而是尊称他为“少师”。

    永乐二年四月,朱棣拜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又给他赐名广孝,恢复俗姓姚,希望他能还俗,还赐给他宅第和许多宫女,都被他谢绝。

    永乐六年三月,八十四岁的姚广孝死在庆寿寺,病重时朱棣几次亲自探望。朱棣追赠他为荣国公,将其安葬在房山县东北四十里的山间,并亲笔为他撰写神道碑文,称赞他“德全始终,行通神明,功存社稷,泽被后世。”

    于左 撰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