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凉山格斗孤儿事件「5年了终于有国产片敢拍凉山格斗孤儿事件」

    八戒影院电视资讯人气:457时间:2022-09-03 08:31:45

    王宝强导演兼主演的电影《八角笼中》,官宣开机。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当然是它的故事原型——

    2017年轰动全国的「凉山格斗孤儿事件」。

    该事件堪称中国版《摔跤吧!爸爸》。

    要素丰富,情节曲折,还伴随着多次舆论反转。

    早在当年就被认为是绝佳的电影素材。

    如今终于有机会拍出来了。

    时隔多年,或许大家的记忆已经模糊。

    鱼叔觉得很有必要再回顾一遍。

    不仅因为事件本身强烈的戏剧性。

    更因为事件背后的乱象,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2017年7月20日。

    一则名为《格斗孤儿》的短视频引爆网络。

    内容是成都一家综合格斗俱乐部,先后收养了400多名孩子。

    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四川凉山的贫困地区。

    或是失去双亲的孤儿,或是生活没有保障的留守儿童。

    视频采访了其中两名孩子。

    14岁的小龙和小吾。

    他们都是来自四川凉山的孤儿。

    被送到俱乐部后,每天接受严格的训练。

    他们都想打出名堂,争取留在这里。

    小龙每天都会加练压韧带,膝盖还有受伤留下的痂。

    因为俱乐部是有淘汰机制的。

    如果韧带变硬,他可能就会被淘汰。

    一旦回家,唯一的出路可能就是干农活。

    说起在俱乐部的生活,他们说饮食比家里好多了:

    「这里有牛肉,鸡蛋,在老家只有洋芋。」

    而且不需要花一分钱。

    每天训练结束后还有牛奶喝。

    这些孩子们虽然只有十几岁,但很早就明确了人生目标。

    那就是要练好综合格斗,拿下UFC金腰带。

    我们在视频中可以看到一段格斗——

    两个孩子在八角笼内狠狠地抱摔在一起。

    汗如雨下,青筋暴起。

    现场有DJ在为他们加油,笼外的观众在鼓掌起哄。

    正是这些略显残忍的画面,刺痛了观众的神经。

    视频一经发布,出现了两种对立的声音。

    一方面是支持的声音。

    贫困地区的孩子在俱乐部能够得到照顾,吃饱饭。

    还能习得一技之长,争取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另一方面是反对质疑的声音。

    他们觉得这是在虐待儿童,将收养的儿童当作敛财工具。

    而且缺少文化教育,可能会让这些孩子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随着舆论进一步发酵。

    「凉山格斗孤儿」成为了当年的现象级事件。

    7月24日,凉山州的相关部门前往俱乐部进行调查。

    8月16日,12名来自凉山州越西县的孩子被带走。

    他们在监护人陪同下,返回凉山。

    乍一听,这好像是一个把孩子们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正能量」故事。

    让他们不再沦为敛财工具,免受拳打脚踢,回到监护人身边。

    可事情真有这么简单?

    仔细看,在签字现场。

    那些即将被带走的孩子和俱乐部教练们哭成一片。

    其中有一名孩子被爷爷硬拽着强行摁了手印。

    临别之际,孩子还对教练们一一鞠躬。

    如果当真是脱离苦海,又怎会是这样的表现?

    果然。

    大反转很快就来了。

    毕竟这么大的事件。

    信息源只有一则5分钟的视频,显然不够。

    所以有其他节目组来到了俱乐部,当面向孩子们求证了一些关键信息。

    首先,视频里反映的生活状态,真实吗?

    得到的回答就三个字:「不真实。」

    那么,被带离俱乐部,真的是救了这些孩子吗?

    小伍显然不这么认为。

    「他们不理解我。如果他们像我一样,肯定也不想走。」

    他还打特地电话回去跟家人解释,让他们不要相信传言。

    如果一定要让他回去上学的话,他表示还会再跑回来的。

    而且他还强调,「家里人都同意了,他们凭什么?」

    另一个孩子阿杰的说法大同小异:

    「无论如何我都不走。」

    其次,虐待儿童的情况,也是不存在的。

    事件曝出后,当地公安部也派出警察去了解情况。

    警察问了孩子们很多问题:

    「你挨打了吗?你被虐待了吗?你快乐吗?」

    问到最后,调查的警察都被感动得流泪了。

    还有关于俱乐部敛财的问题。

    引起轩然大波的那则视频里,教练的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

    「出场费由俱乐部统一管理,这个不方便透露。」

    这句话会让人以为,俱乐部在利用儿童格斗作为商演牟利。

    可实际情况是断章取义,恶意剪辑。

    所谓的「出场费」,指的是成年学员参加正式比赛,会有出场费,具体金额保密。

    而那则视频中,两个孩子间的格斗是一场表演赛。

    所有的动作都是事先编排好的,带有表演性质。

    目的是为了推广综合格斗,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项目。

    孩子们的回答也证实了这个说法。

    可视频剪辑模糊了语境,制造了明显的误导,恰恰成了引爆舆论的焦点。

    还有很多人关心的教育问题。

    实际上,俱乐部为孩子们专门开设了文化课。

    包括语文,数学,藏语,英语等多门课程。

    阿杰最喜欢的课是语文和品德课。

    他认为品德课可以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语文也必须要学好,以免日后打出名堂,接受采访时说不出话。

    最后一个问题,这些孩子是怎么来到俱乐部的?

    俱乐部创始人兼教练恩波,原本是军人。

    格斗训练是他的强项,退伍后带出过一批优秀的散打学员。

    格斗俱乐部的第一批学员是凉山民政局送过来的。

    孩子们自愿,并且家长也同意,希望通过在俱乐部的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结果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导致涉事的民政局官员已被停职。

    尽管俱乐部的情况与那则视频中有很大出入。

    但还是阻挡不了俱乐部成为众矢之的。

    在当地教育部门介入后,准备将一批孩子带走。

    谈及此事,恩波一度失控,掩面哭泣。

    被带走的孩子中,有些是他认为非常好的苗子:

    「估计吧,是留不住了。」

    不过。

    好在这件事的影响力足够大,引起了当地多个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才避免了潦草收场的局面。

    2017年底,事件又迎来了后续。

    阿坝州体校选择与俱乐部联合办学。

    让俱乐部接受孩子的渠道变得正规化,合法化。

    避免了法律层面不正当的监护关系。

    并且在训练的同时,可以完成义务教育。

    最终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事件前后持续了半年左右。

    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凉山格斗孤儿事件」暂告一段落。

    但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

    而如何拍出事件背后的这些问题,才是电影《八角笼中》最大的挑战。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源头的那则视频。

    从传播角度来看,这个事件充满了太多的爆点。

    而是为了流量,刻意煽动情绪,引导舆论风向。

    视频对综合格斗的展现,选用大量血腥的特写,跟这些稚嫩的孩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通过后期剪辑,只保留了孩子们口中「害怕」「辛苦」「累」的部分发言。

    以此制造出孩子们被俱乐部剥削压榨的残忍景象。

    从而直接导致很多孩子被迫离开俱乐部。

    鱼叔在开头就说了,这种「无良媒体引导舆论」的乱象至今仍然存在。

    就举一个最近的例子。

    此前的「刘学州事件」,便是媒体错误引导、引发网暴,成为压垮少年的最后一根稻草。

    媒体助纣为虐,舆论见血封喉。

    时至今日,依旧人人自危。

    其次是那些被强行带走的孩子们。

    让他们回到山里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吗?

    在进入俱乐部之前,小伍只上了一个月的学。

    辍学后在家只能干农活,洗衣做饭。

    妈妈因为吸毒去世,临终前告诫小伍千万别吸毒。

    阿杰五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在家也只能干农活。

    凉山这样的贫困地区,又存在毒品问题。

    在当年的客观条件下,回到几近荒蛮的凉山,反倒更容易误入歧途。

    所以。

    把孩子们带走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只是为了平息舆论?

    俱乐部的人员说了这样的担忧:

    「不要再像两年前那样,把他们像皮球一样踢到某个地方,你们就不管不闻不问。真正意义上的带回去是让他们成才。」

    那些高高在上的冷眼看客。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

    在视频发布后,他们在网络上呼吁解救「格斗孤儿」。

    假借正义之名,却可能断送了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出路。

    以他人生活的破碎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

    让孩子们成了「平庸之恶」的受害者。

    这种情况和电影《弱点》里的情节如出一辙。

    无家可归的黑人男孩迈克,被一个善良的家庭收养。

    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被全美各所高校争抢。

    一位联邦探员对此展开了调查。

    探员认为,这个家庭收养迈克,只是看中了迈克的运动天赋。

    然后想把他送进自己的母校,为母校争光。

    探员担心开了这个先例,会出现更多类似的收养事件。

    这位探员为了她所谓的「程序正义」。

    只看到了迈克的运动天赋,只担心可能出现的「收养潮」。

    可她看不到的是:

    在被收养前迈克吃不起饭,没地方住,永远只能穿着同一件衣服。

    这与「凉山格斗孤儿事件」中的「正义之士」何其相似。

    他们只看到了孩子们在俱乐部严酷的训练。

    一厢情愿地认为那是非人的折磨。

    后来,迈克回答了探员。

    他之所以选择那所学校,就只是因为想和养父母念同一所大学。

    正如俱乐部的那些孩子,他们为什么能忍受日复一日的训练?

    就因为他们愿意,他们喜欢,他们想要留下来改变命运。

    这种改变命运的故事并非痴人说梦。

    前有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后有纪录片《棒!少年》。

    都是贫困地区的孩子,奋力去冲破眼前的困境。

    《摔跤吧!爸爸》

    《棒!少年》

    最后,这个事件也带来了沉痛的反思。

    这世上最残忍的事,莫过于给绝望的人以希望,又没收了回去。

    当孩子们生活偏离正轨,失学在家,无人问津。

    当他们另觅出路,为了梦想而奋斗时,却又强制他们回归别人安排好的「正轨」。

    这让鱼叔想到了狄金森的一句诗:

    「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就像被强行带走的阿杰。

    他见过了大海,不能再假装没见过。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