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愁字却写愁的诗词「红楼梦中最愁苦的一首诗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

    八戒影院电视资讯人气:674时间:2022-09-03 01:56:15

    林黛玉是大观园中数一数二的才女,一首《葬花吟》字字血泪,如泣如诉,别说当时偷听的贾宝玉“不觉恸倒山坡上”,就是读者看了也不住潸然泪下。

    后来87版的《红楼梦》曾为这首《葬花吟》谱曲,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歌调,令人听一次哭一次。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葬花吟》,林黛玉还写过一首悲伤到极致的诗。

    这首诗是她模仿唐代张若虚的神作《春江花月夜》所写,句句不离“秋”,美到令人心醉,同样也愁得令人心碎。

    这首诗名为《秋窗风雨夕》,全文如下: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春江花月夜》我们也知道,被后人称为“孤篇压全唐”,是张若虚的“封神”之作。

    其实除了这首诗,张若虚还有一首《代答闺梦还》,同样经典,但是却被人忽视。

    为什么呢?因为《春江花月夜》真的是太经典了,就连被后世誉为诗仙的李白,也难以超越。

    后世不是没有人模仿,但是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林黛玉这首同样是模仿,但却写出了自己的特色。

    如果说《春江花月夜》是美得令人心醉,那么林黛玉的这首诗应该是愁的令人心碎。

    而且这应该算是《红楼梦》中最愁苦的一首诗,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

    林黛玉写《葬花吟》的时候,是因为误解宝玉,牵动身世之悲,但是《葬花吟》虽然悲戚,但是诗中还隐隐含着她那不愿屈服的高傲精神,可是到了《秋窗风雨夕》,已然没有了那种傲视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苦闷颓唐。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应该有两个原因。

    一来是季节原因。

    虽然古人都爱“伤春悲秋”,但是“伤春”和“悲秋”是两不同的感念,古人“伤春”更多的是一种惋惜之情,而“悲秋”则是真正的悲了。

    秋天万物凋零,象征着生命走到尽头,所以你会发现悲秋的诗歌比伤春更能触动人心,就像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出人家”。

    而林黛玉的《葬花吟》写于暮春之时,而《秋窗风雨夕》写于秋雨后的黄昏,所以更显凄冷。

    二来是林黛玉的心境原因。

    林黛玉是因为误会贾宝玉不给开门,又逢“饯花期”,勾起伤春情绪,所以才会一边葬花,一边吟咏着《葬花吟》。

    此时的《葬花吟》更多的表现的是她在爱与恨斗争中产生的一种焦虑和迷茫。

    而《风雨夕》这首则不然,她写这首诗时有三个不可忽略的背景。

    第一,此时她的病情加重了;第二她和宝钗握手言和了,想到自己昔日的多心,有些自悔;第三她和宝玉心意相通了。

    但是这三个背景又很矛盾,为何呢?

    即使她和宝玉相爱,可是她的病情却加重了,而且她应该也明白真正横亘在她和宝玉之间的不是薛宝钗。

    因为没有薛宝钗也会有其他人,而她之前对薛宝钗多有误解,本就多愁善根的她再加上这一层精神负担,心中的愁苦可想而知了。

    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内容,全诗20句,可是却用了15个“秋”字,秋花、秋草、秋灯、秋夜、秋窗、秋风、秋梦、秋情、秋屏、秋院、秋雨,营造了一种极其凄冷孤寂的氛围。

    被这浓浓的秋意包裹的林黛玉,该有多么的凄苦。

    最后“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一个对窗垂泪的寂寥形象跃然纸上,令人不忍卒读。

    其实读《春江花月夜》时,诗人所营造的环境太美,所以很容易让人忽略那背后的离愁别绪,但是林黛玉的这首《秋窗风雨夕》却恰恰相反,因为太过愁苦,反而让人忽略了秋的美。

    严格来说,林黛玉的这首模仿之作难以与《春江花月夜》相提并论,但也别有一番滋味。

    全诗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水平之高常人也是难以企及的。

    不知你更喜欢《春江花月夜》还是《秋窗风雨夕》?

    - END -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