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为什么没有琼崖纵队(海南琼崖纵队)

    八戒影院电影资讯人气:329时间:2022-08-23 21:59:01

    1950年4月,解放军登上海南岛时,前来接应的兄弟队伍,还穿着红军时代的军装。

    这支孤悬海外的部队,在敌人的多次”围剿下“,最艰难时期仅余23人。

    他们藏在深山里,挖野菜,吃草根。条件艰苦,但他们始终坚信:

    革命终将胜利!人民终将胜利!

    他们坚定信仰,灵活迎敌,不断发展壮大,在海南解放前夕,已有近2万人。

    这支死死钉在敌后的坚强部队,和解放军里应外合,仅用14天,便撕毁十万国军防线。

    这便是琼崖纵队!

    海南岛上无人不知他们的传说:若非战士们的顽强勇敢,只怕海南将变成第二个台湾。

    就连主席都说,海南和金门岛的情况不同,只因有琼崖纵队的存在。

    琼崖纵队有多传奇?又是如何在艰难形势下生存下来的?

    今天,一起来看看琼崖纵队的故事。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一声枪响,揭开了我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序幕。

    一点星星火,可燃九州穹。

    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海南岛也不例外。

    海南岛,古称琼崖。9月23日,在海南的我党活跃分子,号召广大农民发起对椰子寨的进攻,全琼总暴动由此开始。

    在椰子寨战斗后,又有18名士兵举旗起义,工农武装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

    冯白驹、许侠夫等革命先锋领导全县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掀起暴动高潮,对国民党反动派势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冯平领导的儋县、临高讨逆军和农民一起行动,一举进攻儋县县城,毙敌几十人,从监狱中救出了数百名我党人士和革命群众。

    冯平

    十一月,中共琼崖特委召开第一次特委扩大会议,正式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确立了革命根据地,并将之前的讨逆军改为工农红军,由冯平担任总司令。

    从这时开始,海南岛便正式有了由我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

    当时的琼崖红军一度发展到1400人,农民自卫队有1万多人。

    此后,琼崖苏区不断扩大革命范围,巅峰时期曾占据海南60%以上的范围。

    在此后的23年里,琼崖纵队先后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不管形势有多么艰难,这支部队始终坚持红旗不倒,克服一切困难,最终等来了解放的胜利。

    后来人提到琼崖纵队,一定不会忘记这位传奇人物——冯白驹。

    1903年,冯白驹出生在海南海口的一个小山村,他从小就勤奋读书,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1919年,还在读中学的冯白驹,便开始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26年,冯白驹正式入党,不久后参加了椰子寨暴动事件。

    在海南革命事业遭遇低谷的时期,冯白驹多次挺身而出,扛起重任,被誉为”琼崖纵队的旗手“。

    1929年7月,琼崖特委机关遭到严重打击,领导人不幸被捕牺牲,琼崖的革命斗争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沌局面。

    关键时刻,冯白驹站了出来,主动召开各县联席会议,重建特委领导机关。

    冯白驹勇于负起使命担当的壮举,被我党写入党课教材,成为优秀范例。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海南岛登陆后,国军纷纷撤退,而冯白驹领导琼崖纵队坚决抗日。

    他在琼山县谭口狠狠打击了日军后,还在琼山一带,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并且号召广大群众和海外华侨共同抗日。

    周恩来总理曾盛赞冯白驹:

    “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1932年,这是琼崖红军最为艰难的时期。

    那一年,”反围剿“失败后,海南岛的革命陷入低潮,冯白驹带着机关人员和警卫连共100多人潜入深山,为革命继续保留火种。

    当时反动派不断对其进行追击,冯白驹等人就在山里挖野菜,啃草根,每天不仅要和山里的蚊虫鼠蚁作斗争,还要躲避反动派的搜捕。

    身边不断有人牺牲,但冯白驹没有退缩,继续和敌人作斗争。

    8个月后,整个琼崖红军只剩23人。

    但正是这23人,支撑着整个海南的革命红旗。

    1933年,冯白驹带着残部回到琼文革命老区,在这里,他说了著名的一句话:

    ”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

    他常常借此教育干部战士,琼文没有山,但只要有革命群众,我们就能扎下根来,群众就是最好的山。

    在他的努力下,三年过后,琼崖红军的力量逐渐恢复。

    解放战争时期,海南岛虽然孤悬海外,远离中央,但始终积极响应中央的行动。

    也正是因为有琼崖纵队坚强的抵抗,海南岛才没能变成第二个台湾。

    1949年底,蒋介石令薛岳在海口市成立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管辖陆军5个军,还有一部特种部队,另有海军第三舰队和海军陆战队一个团,各型舰船50艘,还有4个空中大队,战斗机、轰炸机都配备齐全。

    为了守住海南岛,蒋介石可谓是费尽心血,砸了不少钱,海陆空三军都配备齐全了,投入了整整10万精兵。

    总司令薛岳经过几个月的辛苦经营,在海南岛周围建立起了坚固的环岛立体防御体系,还以其个人名字命名为“柏陵防线”,声称:

    “防线固若金汤”

    当时琼海纵队虽然在冯白驹的领导下,已经发展近2万人,但双方实力还是相差太大。

    冯白驹向中央连发多封消息,请求支援。

    但解放海南岛并非易事,解放军此前都是陆地作战,对登陆作战并不熟悉,此前的金门岛一战便吃了个大亏。

    然而军情如火,伟人思来想去,觉得不能等。

    他仔细分析道:

    “海南的情况和金门岛不一样,我们有冯白驹的配合……”

    当时因为解放决战多集中在中原、华北等地区,国民党和我党忙着打架,都没注意到海南岛的情况。

    因此登陆之前,两方都对海南岛上的红军情况不甚熟悉。

    冯白驹将琼崖纵队的情况悉数上报,并且将打探到的薛岳防线情报都及时通知给解放军,并主动提出了建议:

    ”应当先派一支部队悄悄登陆,加强琼崖纵队的接应能力,随后再里应外合”

    这一提议得到了我军的高度认可,当时负责指挥海南解放战役的叶剑英元帅后来评价海南战役,认为能够胜利和琼海纵队的里应外合离不开联系。

    一反面是琼崖纵队的战斗接应,另一方面是琼崖纵队在海南岛多年的革命宣传,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基础。

    不少老百姓听说是解放军要来了,都各个主动担当千里眼,顺风耳,为掩护我军登陆起到了重要作用。

    琼崖纵队在这座孤岛上播撒下的革命火种,在23年后变成熊熊大火,将国民党反动派带来的阴霾一扫而尽。

    在琼崖纵队的战士们中,还有一群特殊的女子,她们就是娘子军。

    海南岛地理环境有限,琼海红军不仅发动青壮年加入革命队伍,也鼓励年轻女性为革命事业奉献。

    不少被地主阶级压迫,被日本鬼子欺负,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女子纷纷扛枪上阵,加入红军。

    1961年,上海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红色娘子军》,讲述国内二次革命期间,吴琼花从一名奴隶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故事。

    电影女主角的经历,其实是很多琼海纵队娘子军真实经历的缩影。

    在《琼崖纵队战史》里,关于娘子军有这样一句介绍:

    “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下有一个女兵连,全连有一百廿二人。”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也能从中瞥见海南娘子军的飒爽英姿。

    1931年的5月1日,在海南乐会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阳江镇),一支特殊的部队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

    虽然是“特务连”,但它还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红色娘子军”。

    这是一支由女性组成的队伍,是中国革命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战队。

    娘子军可谓“文武双全”,闲时能上山下乡给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战时能扛枪上战场为革命做斗争。

    这群女子如此“彪悍”的背后,其实是被压迫的血泪。

    在娘子军成立的乐会地区,是遭受中国旧社会迫害的重灾区。

    这里的男人迫于生计,只能当“卖猪仔”到海外当劳工,女性被迫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就像电影中吴琼花一样,很多女性从小就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比如电影原型冯增敏。

    她从小被卖给地主,时常遭受鞭打,受过伤,蹲过牢,是个命运极悲惨的苦孩子。

    但她没有认命,当红军招女战士时,她义无反顾地加入。当问及加入原因,冯增敏一把将衣领拉开,露出满身狰狞的伤疤:

    “不要问为什么,就为这个!”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海南女性的悲惨生活,铸就了娘子军鲜艳的红色。从她们身上,能看见海南人坚韧不拔的斗志,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琼崖纵队的战斗史,既是海南人民的奋斗史,也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战的缩影。

    正如聂荣臻元帅的真挚评语:

    “孤岛奋战,艰苦卓绝,23年红旗不倒”

    琼崖纵队的精神,就是永不放弃的精神,是在黑夜中哪怕孤身一人,也仍然要坚定红色信仰的崇高精神。

    《解放海南:渡海作战部队和琼崖纵队完美配合》《琼崖纵队的创建和发展壮大》《琼崖纵队:孤岛奋战写传奇》《真实的红色娘子军》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