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宝钗的悲惨结局(薛宝钗的典型事件)

    八戒影院电视资讯人气:246时间:2022-08-11 18:37:17

    因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缺失,我们无法准确得知薛宝钗的最终结局,但可以确定的是,她的结局绝不是高鹗续写的那般狗血。

    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贾母成了狠毒的“狼外婆”,王熙凤愚蠢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竟主动献“掉包计”,因贾宝玉疯疯癫癫,贾母、王夫人想要通过“冲喜”来为贾宝玉治病,于是贾家不顾元春去世,需守九个月孝的规矩,没有要嫁妆,也没有明媒正娶,只用了一台小轿随随便便就将薛宝钗娶进门,严重缺乏现实基础。

    薛姨妈的态度则更是奇葩,她老人家因为还要依仗贾家救尚在牢狱中的薛蟠,只得准了这门亲事(难道薛家不嫁女,贾家就不帮忙?真真胡编乱造),真哪里是嫁女儿,分明是卖女儿?

    竟还有不少读者认可程高本,说薛宝钗心肠歹毒,一直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这明明是一个聪慧女儿嫁给一个疯傻之人,哪里是“高嫁”?薛家何至于将女儿送进火坑中还“处心积虑”?

    其后的故事则更为简单,经过一番磨合,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后生活正常,薛宝钗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贾桂),最终贾宝玉在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的指点下顿悟,于是趁着科举考试的机会,离开了贾家,所以目测薛宝钗最终结局应跟李纨别无二致,她成了一个活寡妇。

    但在高鹗笔下,贾家到底没有败落,而且其后贾宝玉、贾兰相继高中,贾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第一百三十名,皇帝还下旨免除贾珍的罪行,仍袭宁国三等世职,荣国世职仍由贾政来袭,升为工部郎中,所有家产全部归还。

    按照这种大环境,薛宝钗最终结局是确定的,那就是在贾家过侍亲养子的生活,如李纨那般。但这无疑与曹公设定的贾府大厦将倾的结局不相符,换句话说,曹公辛辛苦苦塑造的现实主义悲剧,硬生生被高鹗续写成了大团圆结局。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宝钗的真正结局。首先,薛宝钗肯定是嫁给了贾宝玉,但应该是在林黛玉去世之后,而不是像续本那般,刻意酿造“金玉良缘促成之夜,黛玉含恨而逝”的戏剧性,因为前八十回中,不管是王熙凤还是丫环、下人,都认为林黛玉就是板上钉钉的未来的宝二奶奶。

    比如先有王熙凤借吃茶机打趣黛玉“既吃了我们家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第25回);

    再有第55回,王熙凤谋算家中未来花费的时候,曾说“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

    另有第66回,小厮兴儿在说到贾府主子们的情况时,对宝二奶奶的人选,他几乎斩钉截铁地说:“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还有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贾宝玉得知林姑娘要走,登时变得疯疯癫癫,险些死去,这等于向贾府所有高层宣布:贾宝玉将来只能娶林黛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都被这场风波都吓到了,从此再也没有提起过金玉良缘之婚姻。

    所以,林黛玉如果不死,金玉良缘就没有成功的前提。因此根据红楼探佚,林黛玉因病去世后,贾宝玉才和薛宝钗成亲,甚至有可能是林黛玉在临死前亲口嘱咐薛宝钗,将贾宝玉交给她,这才符合林黛玉时时为贾宝玉考虑的人设。

    此外周汝昌先生认为,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后,两人从来没有过夫妻生活,更不要说有孩子了,这一点笔者深以为然,因为前80回中有太多伏笔暗示这一点了,笔者粗略统计,共有4处伏笔:

    第一处,第22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薛宝钗的灯谜乃是“琴边衾里总无缘”,这无疑是对薛宝钗日后婚后生活的一处暗谶,暗喻薛宝钗与贾宝玉并无床帏生活。

    第二处,第28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贾宝玉要看薛宝钗手腕上的红麝串,无意中看到了薛宝钗雪白的臂膀,可此处贾宝玉的心理活动却是:“这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可见贾宝玉对薛宝钗并无夫妻肢体接触的幻想。

    第三处,第36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中,薛宝钗前来怡红院,贾宝玉正在午休,宝钗恰好看到袭人做的鸳鸯刺绣,一时技痒,忍不住拿起来绣了起来,后来贾宝玉睡醒后得知宝钗刚才一直在自己身边,于是就说:“不该,我怎么睡着了,亵渎了她。”

    第四处,薛宝钗的红楼梦曲《终身误》中有这么一句: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空对着”三字,已然富含暗示意味了。

    因此,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之后,并无正常夫妻生活,直到后来贾府被抄家,宝玉、宝钗流落街头,最终被蒋玉菡、袭人夫妇搭救,这一点脂批写得清清楚楚:“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春,畸芴叟。

    而最终结局,则是贾宝玉“悬崖撒手”,抛弃了薛宝钗、麝月(袭人临走前云:好歹留着麝月)主仆,为何贾宝玉会做出这般举动,原因很简单,贾宝玉历经失去黛玉、家族消亡的大变故,难免心灰意冷,未免有顿悟之意,加上与薛宝钗价值观不同,他的心必然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有所寄托,如此这般,安能不顿悟?

    这一点早在第22回就有暗示,彼时正值薛宝钗15岁将笄之年生日宴,可她点的却都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西游记》之唐僧取经等和尚戏,这已是一处伏笔;

    同时,还是在这一回,因为史湘云直言林黛玉长得像戏子,贾宝玉向她使眼色,结果同时得罪了林黛玉和史湘云,闹了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结果,由此贾宝玉险些顿悟,他认为“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自己太过重情,反而被情折磨,于是发出“从来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的感慨。

    贾宝玉有“情极之毒”,说白了,就是对情极端重视,但副作用就是,重情之人一旦顿悟,他之前有多重情,他就会变得有多绝情,比如晴雯被撵走后,贾宝玉为了寻求心灵上的解脱,居然称“就当她死了”,可见贾宝玉的情感极端性,所以他最终抛弃了薛宝钗这个结发妻子,亦不是不可理解之事。

    另外,《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曾讲了一个姑娘雪下拾柴的故事,很有可能是在影射薛宝钗的最终结局是贫寒之中拾柴度日,最终冻毙于风雪之中,这也正应了薛宝钗的判词“金簪雪里埋”。

    薛宝钗的结局是什么?

    薛宝钗的结局肯定不是嫁给贾雨村,更不会嫁给贾宝玉然后遭遗弃而独守空房。第五回书中,早已暗伏了薛宝钗的命运,林黛玉是怎么死的,宝姑娘就是怎么没的。说薛宝钗,必定不能置林黛玉于不顾,否则,就无法揭开宝钗的结局之谜。

    那么,以林黛玉对看薛宝钗,她们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贾雨村到底是嫁女还是迎娶

    本题题目说明中写道:“‘钗于奁中(内)待时飞’是说宝钗嫁给了贾雨村吗?贾雨村字时飞”,也就是说,贾雨村中秋所吟之对联,下联就隐伏了薛宝钗的结局疑似嫁给了贾雨村,薛宝钗不就是在等待贾雨村吗?如此说来,这一联的上联“玉在匮中求善价”,岂不是林黛玉也嫁给了贾时飞吗?

    这样解读,绝对不靠谱。仅从文字本义解读,钗,未必指的薛宝钗,为什么不是金陵三十六钗呢?同理,“玉”也绝不是讲的林黛玉,贾宝玉也是“玉”,宝玉这一辈人都是“玉”,甚至包括妙玉、林红玉等“玉”。假如把“钗于奁内待时飞”解读为金陵群钗都嫁给了贾雨村的结局,那就要闹天大的笑话了。

    贾雨村中秋节这天,看见一轮明月即将升起,在葫芦庙中挂念甄士隐家中的女卑娇杏,因而“对月感怀”,先口占了一首五律:“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首诗的隐喻极深,此处不做更多解读。假如以对联猜想薛宝钗有可能嫁给贾雨村,那么,“蟾光”岂不是暗射了夏金桂的陪嫁丫头宝蟾,“玉人”难道不就是林黛玉?这样说来,贾雨村那就是十足的色中饿鬼了,竟然对宝蟾都垂涎三尺。

    就在贾雨村自我吟咏之时,甄士隐来到葫芦庙,请贾雨村过去一同赏月小酌。来到甄府,几杯小酒下肚,贾雨村又对月口占七绝一首:“时逢十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首诗跟宝钗似乎毫无相干,假如一定要牵强附会,贾化倒是提到了“玉”。贾雨村都要把自己所有的光芒都“护玉”,岂不是更青睐林黛玉?

    以这些细节反衬“钗于奁内待时飞”,就不是薛宝钗等待贾时飞,更不可能是薛宝钗终嫁贾雨村的结局隐喻,反倒是贾雨村有“嫁女”的寓意。“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分明是“出货”,怎么就变成“买进”了呢?

    贾雨村中秋对联谜中谜

    贾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脂砚斋在甲戌年批注:贾化是“假话”,时飞乃“实非”,贾雨村就是“假语存焉”。这些批注,其实说的也是“假话”,书中的寓意并非如此,果然也是“实非”。不信?咱们就以贾雨村中秋节对联来简单地说说,看看脂砚斋是不是“假语存焉”。

    上面讲到,贾雨村吟这副对联之前,先口占了一首五律,其中第一句是“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三生愿”,其实就是“三生缘”,三生,即“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是绛珠仙草生长之地,也是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之所,乃“赤瑕宫”主人神瑛的地盘。

    “频添一段愁”,其实应当是“平添一段愁”,贾雨村中秋佳节思佳人,是忽然愁到心头,怎么能用一个“频”字呢?“频”,古字与“颦”同,说的还是林黛玉。因而,贾雨村接着说“闷来时敛额”,就是蹙眉愁思的另说,还是隐藏了“颦颦”。

    后面的几句上面已经大致讲过,此处不再细解,总而言之,这首五律从头至尾讲的都是林黛玉,隐伏的是林黛玉之死。如此,这副中秋对联就必定说的是林黛玉,而不是隐藏了薛宝钗嫁与了贾雨村。

    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玉在匮中求善价”,善价,就是“善嫁”,贾雨村希望“玉”嫁个好人家。其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京都”这回书,林如海已经委托贾雨村“善嫁”了“玉”,这块“玉”已经“出嫁”,到了“桂”中。贾雨村护送林黛玉进都中,也是“甄宝玉送玉”。

    匮,本义通“柜”,引申义却是柜空的意思,《广雅》解读:“匮,乏也”。这句上联的意思应当解读为:玉在穷竭之时求取“善嫁”。

    《国语·晋语五》解读“匮”:“今阳子之貌济,其言匮,非其实也。”此处的“匮”,就是虚假的意思,脂砚斋所批“实非”当出于此。下联直接点到“时飞”,上联又隐藏了“实非”,难道能以一个“钗”字推测薛宝钗嫁与了贾雨村?林黛玉也是金陵群钗之一,而且,与薛宝钗携手领衔群钗榜。

    九天薄命司中,有正册、副册、又副册,总共是“三十六天罡”,也就是金陵三十六金钗。“钗于奁内待时飞”,说的是“钗”,非独宝钗一人而已。这样的解读,符合“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末世劫难。

    奁,是带有镜子的放置梳妆用品的匣子,引申为妆奁。镜子,是警幻仙姑制造的风月宝鉴,涉及“警幻之事”。故而,“奁”就是贾雨村“嫁女”的陪奁。

    上面点到了一句,“匮中”就是“桂中”。桂,乃月中之桂,贾雨村五律最后两句,以及中秋节七绝中所讲的“月”、“蟾光”,就隐藏了“桂中”。隐藏了《红楼梦》中诸多金钗,乃至贾家、与贾家有关人物的命运结局。这其中,当然包括了薛宝钗、林黛玉。

    “桂中”,才是贾雨村中秋三首诗联的谜中之谜,隐藏了太多的故事。那么,“桂中”指的是哪里,薛宝钗的结局究竟是什么呢?

    薛宝钗的结局之一:玉带林中挂

    这句判词不是说的林黛玉吗?怎么又是薛宝钗的结局了呢?《红楼梦》中,脂砚斋假语:钗黛合一,名为两个,实则一人,用的是“幻笔”。因而,林黛玉的结局就是薛宝钗的结局,而且,这样的结局又与“金钗雪里埋”有关。

    贾雨村,字时飞,其实并非“实非”,而应当解读为“石非”,既是西方灵界三生石之“石”,更是石头记之“石”,还是石兄之“石”。石,就是“玉”,是无稽崖青埂峰巨石化成的“通灵宝玉”,对应的依然是“西方灵界三生石”。

    所以,书中所说的“金玉良姻”,其实也是“金石良姻”,与“木石前盟”有相同的寓意。木石前盟,就隐藏在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在荣禧堂所见的对联落款:“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穆莳,就是“木石”,又与荣禧堂(荣国府)、东安郡王暗藏了“荣穆王”,是第十一代桂林靖江王朱履祜。因而,贾雨村说“玉在桂中求善价”。贾雨村“送玉”,是把林黛玉“善嫁”到了桂林靖江王府,所以“玉在桂中”。匮中,即桂中,桂中便是桂林靖江王府之中。

    “座上珠玑昭日月”,其中隐藏了“明”,朱元璋。桂林靖江王就是朱元璋所封的大哥朱兴隆的孙子,贾雨村是“兴隆街的大爷”,影射了朱兴隆。荣国府因为“兴隆街的大爷”而享受荣华富贵,所以是贾雨村把林黛玉“嫁”到了荣国府。

    朱元璋封靖江王时,朱兴隆早已亡故,朱兴隆之子朱文正也被软禁,朱元璋封的是朱兴隆的孙子朱守谦。第一代靖江王应当是朱守谦,但靖江王一世祖却是朱兴隆,二世祖是朱文正——这就是“西方灵界三生石”。石,指的是靖江王城以石头筑成,城中又有石头峰“独秀峰”,西,指的是广西,灵,在南方方言中就是“林”的谐音。

    林黛玉在庚辰本中写的是“林代玉”,是桂林靖江王取代朱元璋的寓意。朱元璋之“璋”,是“半圭”,圭是古代国之瑞器,所以,朱元璋字国瑞。薛蟠说“女儿悲,嫁个丈夫是乌龟”,指的就是“半圭”之“圭”。圭,加上林黛玉的木字辈,就是桂林之桂,薛蟠的这句话,照应了贾雨村把林黛玉“嫁”到了荣国府。

    圭,是白色玉器,加上“朱”,就是赤瑕,赤瑕宫的主人便暗喻了朱元璋。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只是个“侍者”,不能把他当做神瑛。朱元璋以藩王镇边,开疆拓土守国门,靖江王作为一家旁支藩王,当然只是个“侍者”。

    薛宝钗是“金玉良姻”,林黛玉是“木石前盟”,指的是桂林靖江王与朱元璋之间的“香缘”,都跟贾宝玉无关,这两人都不会嫁给贾宝玉。这层寓意,第五回中《终身误》、《枉凝眉》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

    崇祯死后,南明各家藩王纷纷自称监国,瓜分大明皇统。朱履祜之子,第十二代靖江王朱亨嘉也在藩地桂林面南称监国,做了南明代理皇帝。朱亨嘉称帝十分奇葩,以“洪武”为年号,开元纪年就是洪武278年——这就是“林代玉”。

    朱亨嘉后来被隆武帝朱聿键活捉,押至福建连江,“寻命掌锦衣卫事王之臣缢杀之,托言暴疾死”。林代玉的结局就是“玉带林中挂”,书中又暗伏了得病而亡。黛玉的这句判词,同样隐藏了“圭”,桂林。“玉在匮中求善价”,也就隐喻了这家藩王在明朝穷途末路的末世取代皇统的历史。

    钗黛合一,林代玉是这样的结局,薛宝钗当然也跑不掉。但是,薛宝钗的判词中,还将继续隐喻靖江王家的“石兄”,乃至贾家其他人的命运。

    薛宝钗为何独守“雪洞”

    贾雨村中秋节的诗联,其实都是反诗,包括判断葫芦案时所得之“护官符”,也是一首反诗,“兴隆街”大爷的子孙们果然造了反。这一家的“钗玉”都没有落得好的结局。

    南明时期,朱家藩王不止靖江王一家瓜分皇统,薛宝钗的故事中,就隐伏了这段历史。

    话说甄士隐邀请贾雨村到家中赏月喝酒,“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这其中,便写到了“斝”字,是薛宝钗栊翠庵品茶的伏笔。

    宝钗在妙玉那儿品茶,用的茶具就是“瓜分爮斝”。瓜分,就是分瓜,分的是刘姥姥说的那只大倭瓜,倭瓜就是南瓜。“斝”,是一家没了主子,大家便开始争斗,隐喻了崇祯死后,朱家藩王纷纷称帝争夺皇统的历史。

    这只“瓜分爮斝”有两行题字,其中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的款识。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任上就东坡筑雪堂,作《雪堂记》。这一暗写,正对薛宝钗所住的“雪洞”。

    这只“瓜分爮斝”另外一行字题的是“晋王恺珍玩”。王恺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起家于员外郎。《红楼梦》中的员外郎是贾政,贾政,就是“假文正之名”,文正,就是“兴隆街大爷”朱兴隆之子,第二代桂林靖江王。

    所以,从贾雨村的“斝”,到薛宝钗品茶之“瓜分爮斝”,再到薛宝钗的住处“雪洞”,都是说的靖江王家史,以及南方“分瓜”的历史。大明王朝到了末世,那就是“时非”,最终的结局也是“物是人非”。

    靖江王朱亨嘉“林代玉”,篡夺大明皇统,兵败城破之日,一个太监将他三岁的儿子朱若极藏到了靖江王城的雪洞之中。这个雪洞又叫刘蟾洞,贾雨村中秋五律诗中的“蟾光”,以及“刘姥姥”、宝蟾都隐喻了薛宝钗所住的“雪洞”。

    “玉带林中挂”,朱亨嘉被缢杀,但他的儿子却“金钗雪里埋”而逃过一劫。这个王子,后来被太监带到了全州湘江边上的湘山寺出家。刘姥姥救巧姐,贾惜春出家,以及林黛玉、史湘云的“湘”,都是这段历史的隐写。

    朱亨嘉之子朱若极,就是后来的大画家石涛。石涛所住的王城中,有石头峰独秀峰,此人高度疑似书中的“石兄”。而宁国府也出了一个大画家,与石涛同为清初四僧的八大山人朱统托。

    以这段末世历史推测,薛宝钗有很多种结局,出家、被缢杀等等,其中,南明称帝的朱家藩王中,出了朱亨嘉以外,还有朱亨歅(末代靖江王)、绍武帝朱聿鐭、永历皇帝朱由榔都是被缢杀的。“白骨如山忘姓氏”,宝钗以及金陵群钗也难逃“朱楼”噩梦。所以,薛宝钗的结局不是嫁给了贾雨村,而是因“时非”而经历了末世劫难。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综艺